一、抗磨材質技術:應對高研磨介質的 “防護鎧甲”
壓濾機入料泵的磨損主要來自兩方面:一是高固含量介質(如石英砂、礦石顆粒)對過流部件的 “沖刷磨損”,二是介質中腐蝕性成分(如酸堿鹽)的 “化學腐蝕 - 磨損協同作用”。抗磨材質技術的核心是通過 “材質成分優化 + 表面強化處理”,平衡耐磨性、耐腐蝕性與力學強度,避免因部件磨損導致的流量下降、壓力泄漏甚至泵體報廢。
二、流量穩定技術:保障壓濾效率的 “勻速引擎”
壓濾機的工作邏輯是 “先快后慢”:初期需大流量快速填充濾室(占總時間的 40-60%),中期需穩定流量維持濾餅形成,后期需小流量高壓壓榨。若入料泵流量波動過大,會導致濾室填充不均(出現 “空濾腔”)、濾餅厚度不一致,甚至因瞬間流量沖擊損壞濾布。流量穩定技術的核心是通過 “結構設計 + 控制策略”,實現全工況下的流量好的調控。
1. 泵體結構優化:從源頭降低流量脈動
不同類型的入料泵(離心泵、螺桿泵、隔膜泵)流量穩定性差異顯著,其中螺桿泵和改良型離心泵是主流選擇。
2. 智能流量控制:動態匹配壓濾階段需求
單純依靠泵體結構無法完全適配壓濾機的 “變流量需求”,需結合 “變頻控制 + 壓力反饋” 實現動態調節。
三、壓力適配技術:平衡濾室安全與壓榨效率的 “智能閥門”
壓濾機濾室的耐壓較限是固定的(常規板框壓濾機濾室壓力≤1.6MPa,隔膜壓濾機≤2.5MPa),若入料泵出口壓力過高,會導致濾板變形、濾布破裂甚至濾室爆炸;若壓力過低,則無法形成致密濾餅(含水率偏高)。壓力適配技術的核心是 “壓力分級控制 + 過載保護”,確保泵出口壓力與濾室承壓能力、壓濾階段需求好的匹配。
四、三大核心技術的協同應用:以礦山尾礦處理為例
在礦山尾礦壓濾(固含量 25-35%,顆粒直徑 0.1-5mm,中性介質)場景中,三大核心技術需協同設計,具體方案如下:
抗磨材質:過流部件(葉輪、泵體)選用 Cr20 高鉻鑄鐵,表面激光熔覆 WC 層,軸套采用滲氮不銹鋼,應對尾礦中石英砂的高研磨性;
流量穩定:采用 125 口徑無堵塞離心泵,搭配 110kW 變頻電機,填充階段流量 80m3/h(50Hz),過濾階段流量 40m3/h(30Hz),壓榨階段流量 15m3/h(20Hz),通過電磁流量計 + PID 調節,流量波動控制在 ±2m3/h;
壓力適配:填充階段壓力 0.2MPa(溢流閥控制),過濾階段壓力 0.6MPa(恒壓模式),壓榨階段壓力 1.2MPa(高壓模式),配套壓力安全閥(起跳壓力 1.3MPa)+ 爆破片(額定壓力 1.2MPa),實現多重保護。
通過該方案,入料泵使用壽命從常規 6 個月延長至 18 個月,壓濾周期從 80min 縮短至 60min,濾餅含水率從 25% 降至 18%,綜合效益提升顯著。
綜上,壓濾機入料泵的三大核心技術并非孤立存在:抗磨材質是基礎,決定設備壽命;流量穩定是核心,決定壓濾效率;壓力適配是關鍵,決定運行安全與濾餅質量。在實際選型中,需結合介質特性(固含量、顆粒大小、腐蝕性)、壓濾機類型(板框 / 隔膜)、工藝需求(含水率、處理量),實現三大技術的好的匹配,才能較大化壓濾系統的整體性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