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維護前準備工作
在開展任何維護操作前,需完成以下準備步驟,確保人員安全與操作合規:
1.1 安全防護準備
穿戴全套防護裝備:包括耐酸堿手套(針對化工、腐蝕性介質)、防滑勞保鞋、護目鏡(防止介質飛濺)、防護服(根據介質特性選擇防靜電或防腐蝕材質);
檢查作業區域通風情況:若輸送介質為有毒、易燃物質,需開啟通風設備,必要時佩戴防毒面具;
確認設備停機狀態:關閉泵體主電源,在配電箱懸掛 “正在維護,禁止合閘” 警示牌,同時關閉介質進出口閥門,防止介質泄漏。
1.2 工具與物料準備
1.3 設備狀態檢查
記錄設備運行數據:維護前需查看設備運行日志,確認上次維護時間、近期流量波動、噪音異常等情況,初步判斷可能存在的問題;
泄壓與排空:打開泵體排污閥,排空內部殘留介質(粘稠介質需加熱至流動狀態后排空,如原油輸送泵需預熱至 40-60℃),待壓力表顯示為 0MPa 后關閉排污閥。
二、清潔標準流程
粘稠物料易在泵體內腔、葉輪、密封面及管路接口處附著,長期堆積會導致流量下降、堵泵等故障,需按以下流程定期清潔(建議每周 1 次基礎清潔,每月 1 次深度清潔,具體頻率根據介質粘度調整)
三、潤滑標準流程
潤滑不足會導致泵體內部部件(如軸承、齒輪、轉子)磨損加劇,甚至出現卡死故障。需根據泵體類型與運行工況,按以下流程進行潤滑維護(建議每月 1 次潤滑檢查,每季度 1 次全面潤滑)
四、易損件更換標準流程
粘稠物料輸送泵的易損件(如機械密封、O 型圈、軸承、定子)因長期接觸高粘度介質,易出現磨損、老化、變形等問題,需定期檢查并更換(建議每 6 個月 1 次易損件檢查,根據磨損情況確定更換周期)。
五、維護后驗收與記錄
六、注意事項與應急處理
6.1注意事項:
禁止在設備運行時進行維護操作,禁止用易燃清潔劑清洗高溫設備(如剛停機的原油輸送泵);
潤滑脂 / 油需專款專用,禁止不同型號混合使用(如鋰基潤滑脂與鈣基潤滑脂混合會導致潤滑失效);
易損件需從原廠或正規供應商采購,確保材質與型號匹配(如食品行業需使用食品級密封圈,避免介質污染)。
6.2應急處理:
若維護過程中出現介質泄漏,立即關閉進出口閥門,啟動應急收集裝置,清理泄漏介質(根據介質特性選擇處理方式,如腐蝕性介質用中和劑處理);
若安裝后運行時出現劇烈振動或異響,立即停機,檢查同軸度、軸承潤滑情況或易損件安裝狀態,排除故障后再啟動;
若密封面泄漏嚴重,停機后重新拆卸密封組件,檢查密封面是否損壞,更換損壞部件后重新安裝。
規范化的日常維護是粘稠物料輸送泵穩定運行的 “生命線”。運維人員需嚴格遵循本手冊流程,結合設備實際運行工況(如介質粘度、溫度、壓力)調整維護頻率,定期開展技能培訓,確保維護操作安全、高效。通過 “清潔 - 潤滑 - 易損件更換” 的閉環管理,可有效降低設備故障停機率,延長使用壽命,為生產連續運行提供保障。